谷歌方法:谷歌地图的幕后故事

距离2020年还有55天,今年加上这篇一共发了6篇,曾表达过要多写文章,唉,还说想逼自己成为一个上进的人。

后来想想,好像相对去年看来是进步了一倍。今年看了一些书和电影,有一种想表达,又不想写的感觉,主要是懒。

读这本书思考更多的是,做一件事,出发点不要先考虑赚钱,而是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提供方案,服务的人群越多,价值就越大。人们不购买产品,而是购买针对其问题的解决方法。

今年6月份,在朋友圈看到《谷歌方法》,这是一本关于谷歌今年的新书,立即京东下单,看了书名,原本对书的内容充满着期待。看过内容之后,发现「谷歌方法」不讲方法,而是讲述谷歌地图的幕后故事,英文版书名是Never Lost Again。

作者比尔·基尔迪(Bill Kilday)与谷歌地图前身Keyhole创始人约翰·汉克是朋友,并被邀请负责市场营销。通过他的视角,用平淡的语气、细节的描述,讲述一个充满毅力、决心和鼓舞人心的地图创业故事。

里面故事读起来不像是一个曾经的营销从业者在大力吹嘘,而是一些连贯、细节丰富的传奇故事。

书中有二个时间阶段, 一个是Keyhole创业故事,另一个是被谷歌收购后的故事。

对于创始人约翰·汉克来说,二个阶段都面临的困境,一个是初期缺乏资金和为业务而发愁,另一个是收购合并后,兴奋之余,面对团队被打散,对后续产品开发方向失去话语。

其实,谷歌收购Keyhole时,已经有了网络地图的发展蓝图,正打算在地图服务领域发力。

那么结局已经注定,谷歌和Keyhole团队融合后,分成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。

谷歌地图团队获取Keyhole的地图数据后,增加街景功能、公交地铁功能、路线规划功能、发射卫星采集数据等,最后成为了现象级产品。

谷歌地球分成了免费版和收费版,在Keyhole原来基础上继续前行,虽然产品体验很棒,不过用户量相对不多,创始人和团队出走也是情理之中。

一个老创业者,在新环境,被一群不到30岁的年轻人领导做产品,估计是会有一种深深无力感。

书本提到谷歌的第一位产品经理和首位女工程师玛丽莎·梅耶尔,几乎主管当时谷歌的大部分产品,手下管理着几乎所有的产品团队,应该是Google公司当时最有权势的女人,时年还不到30岁。

对于营销,作者三观更是被颠覆,以定价方式来销售产品,被看作是没有跳出传统商业思维。

在佩奇和布林看来,你要把做的事情想得大一些,不要先考虑赚钱,而是做酷的事情,产品让用户尖叫,帮助尽可能多的人,吸引他们使用,免费提供服务。

当时谷歌产品开发和营销,后来被包装成一个如今流行的名字:互联网思维。

通过此书展现,看到谷歌地图这个产品的演变,侧面重现谷歌当年战略布局眼光、对未来目标清晰、对高品质的完美主义追求、打造卓越产品。

并不断吸引更多精英人才,重用有创意的年轻人,不限定发展方向,给他们提供无限资源,在做产品上热衷于创造用户价值,而不是为了获取短期效益。

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,跳出传统模式,不急于变现,先思考打造优秀产品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,为他们提供服务,有了流量,就可以有更大的价值。

作者通过分享创业回忆,真情实感的记录,没有方法,没有内幕,感觉像是「谷歌地球前传」较为合适。如今的谷歌地图已经是按照谷歌原来想法和理念主导开发,打造成月活用户超过10亿的伟大产品,改变生活和出行方式。

出版方在中文版书名应该费了一翻周折,感觉是为了炒作和销量,翻译水平糟糕透顶,阅读较为枯燥,仅比谷歌翻译好一些,是一本国内本土化团队运作充满功利主义的神速之作。